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简介

时间 : 2012-08-30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1983——2009)

  一、[学会概况]

  本会为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英文译名为Guangdong 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缩写为GDCLA。本会是由广东省户籍的中国语言文字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省级社团,具有独立社团法人地位。会址设在:暨南大学文学院227室(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邮编:510632)。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成立于1983年11月,是从原广东语文学会中分离出来的。本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广东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本会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省内中国语言文字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水平,为促进我省语言科学的发展和落实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出贡献。

  学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每两年举办年会一次,还组织“粤语国际研讨会”、“汉语语法南粤论坛”等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为繁荣我省的语言学事业和贯彻落实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最具活力和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08年12月荣获广东省社联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奖”。

  二、[会员和会刊]

  学会现有会员近280名,主要来自广东省内各高等院校、语文机构及语言艺术界。学会会刊为《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至今已出版12期。每期辟有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来自高等院校和语文机构的报道、信息、书讯、获奖喜讯、人事动态、研究生信息、学会大事记等栏目,是全方位反映我省语言学研究动态的刊物。还不定期编写《简报》,报导有关学会活动的最新消息和动态。

  三、[学会机构与领导班子]

  第七届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学会会长为邵敬敏教授(暨南大学),副会长为林伦伦教授(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张玉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小兵教授(中山大学)和屈哨兵教授(广州大学);秘书长为李炜教授(中山大学)。名誉会长詹伯慧教授(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唐钰明教授(中山大学),学会顾问为高华年教授(中山大学)、梁东汉教授(汕头大学)、许任之先生(广东省教育厅);学会秘书为周娟博士(暨南大学)。历任会长有中山大学中文系高华年教授(第一届)、暨南大学中文系詹伯慧教授(第二届至第六届)。

  四、[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简介]

  邵敬敏教授,广东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暨南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4年生,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1981年获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1-200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1998年领衔申报博士点成功,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汉语言文字学科学术带头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科研:主攻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和语言学评论,兼及: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史、修辞、语用学、文化语言学、广告语言学、词典编撰、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普通话)教学等。出版著作(含主编)44种,主要有《汉语语法学史稿》、《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合作)、《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方言语法研究》(合作)、《汉语语法浅说》、《标点符号要诀》、《广告实用写作》、《广告语创作透视》、《HSK汉语水平考试词典》(主编)、《汉语广视角研究》、《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邵敬敏卷》、《汉语语言学评论集》、《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合作)、《现代汉语通论》(主编)、《汉语语义语法论集》、《港式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比较》(合作)等。并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文研究》、《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汉语学习》、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项目: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现代汉语特殊疑问句研究”(1990)、“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003),国家汉办项目“以字识词速成词典”(1993)、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2005)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横向项目“现代汉语通论”(1999,2006)等。

  获奖:《汉语语法学史稿》199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199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优秀文科著作二等奖,《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2003获国家教育部第三届优秀文科著作三等奖,《“好”的话语功能分析》2007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社科论文二等奖。

  兼职: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召集人,《汉语学习》、《语言科学》、《汉语学报》、《对外汉语研究》、《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澳门语言学刊》编委,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黑龙江大学、延边大学、广州大学、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等兼职教授,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教育图书公司顾问,香港陆陈语言研究中心学术总监。1996年至今担任过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客座研究员,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教育图书公司编审,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访问教授。曾经出访德国(1998)、新加坡(1999)、英国(2001)、日本(2002)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等讲学。

  林伦伦,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

  简历:1957年生,广东澄海人,1982年获中山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任汕头大学副校长。2002—2003年作为广东省第四批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成员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修高等教育管理。

  科研:长期从事语言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多种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方言与文化,著作有《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国言语禁忌和避讳》、《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澄海方言研究》、《潮汕方言词考释》、《南澳岛方言语音词汇研究》等10多种。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语言文字应用》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获奖: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9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2005)、广东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996)等。

  兼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社会兼职: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张玉金,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简历:1958年10生,吉林省榆树市人。1981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毕业,1984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长期在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聘为特聘教授,同年被选为辽宁省语言学会会长。2002年5月起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B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科研:主要从事出土文献语言学、古文字学和汉字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8部,即《甲骨文虚词词典》、《甲骨文语法学》、《甲骨卜辞语法研究》、《20世纪甲骨语言学》、《西周汉语语法研究》、《西周汉语代词研究》、《汉字学概论》、《当代中国文字学》等。主编5部,即《古今汉语虚词大辞典》、《简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全功能汉语常用字字典》、《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古代汉语》等。主编丛书2套,即《高等院校文科语言学教材系列》、《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文史》、《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

  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甲骨文虚词研究》(1990)、《西周传世和出土文献语法断代研究》(2001)、《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2006),省部级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4项。

  获奖:论文《卜辞中“暨”的用法》1994年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论文《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1996年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论文《释甲骨文中的“西”和“囟”》2000年获辽宁省社会科学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专著《西周汉语代词研究》获得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兼职:2004年起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周小兵,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简历:1955年出生,浙江镇海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汉语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延边大学兼职教授。

  科研: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著作有《句法•语义•篇章——汉语语法综合研究》、《第二语言教学论》、《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合著)、《对汉语教学入门》(第一作者)、《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第一作者)、《怎样教阅读》以及教材《粤语区人学习普通话教程》(主编)、《中级汉语阅读教程》(主编)、《阶梯汉语系列教材》(总编)等;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项目: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对外汉语语法点学习难度、排序及偏误研究》(2005),国家汉办项目:《对外汉语副词的系统研究》(1998)、《语法项目选取与排序的依据》(2003)、《对外汉语系列教材》(1999)、《留学生汉语偏误原因及相关语法规则的解释》(2003)、

  《汉语网络资源建设》(2007)。

  屈哨兵,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广州大学副校长,硕士生导师。

  简历:1961年出生,湖北宣恩人。1981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1992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邢福义教授。1992—2005年在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2000年起先后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广州大学校长助理、广州大学副校长。

  科研: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汉语语法研究。出版专著2部《广告语言方略》(1997)、《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2008),主编、参编及参著教材、词典等多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被动标记普——方比较研究》(2006),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规划项目《广告语言跟踪研究》(200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汉语被动标记分级多角研究》(2004)

  获奖:第七届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被评为羊城教坛新秀、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广州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兼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李炜,广东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简历:1960年生,山东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1982年获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导师黄伯荣教授;1985年起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获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史方向博士学位,导师唐钰明教授。2003-2004年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东京)外国语学部中国语学科访学任教。

  科研:研究专长: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近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等。在《中国语文》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项目: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给’字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2003),“清代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语法研究”(2007)。主持一项广东省社科项目:“现代汉语与事介词的演变研究”(2006)。

  五、[学会重大学术活动]

  1986-2001年

  1、1986年5月2-4日,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1986年学术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有110人到会,提交论文72篇,会议选出新一届学会领导人,詹伯慧教授当选为会长。

  2、1986年11月20日,广州青年语言学沙龙在广州成立,沙龙活动每年有四次。《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1期出版。

  3、1987年12月25-31日,由学会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共有226人参加,其中有国内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李荣、张志公及港、澳语言学者单周尧、胡培周等,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广东省委常委方苞到会讲话。

  4、1988年4月,由中山大学李新魁、曾宪通两位教授发起的“广州国学研究社”正式成立并开展学术活动,该研究社是我会的分支机构之一。

  5、1988年7月9-10日,学会1987-1988年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同年9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2期出版。

  6、1989年7月30日至8月2日,由学会与暨南大学中文系方言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广州燕岭大厦举行,共有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广东省副省长、省语委主任卢钟鹤在开幕式上发表书面讲话。新华社及省、市电视台均作报道。

  7、1989年9月12日,应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之邀,日本著名汉学家、东京大学平山久雄教授莅临广州,为我省语言学界同道作题为《谈谈方言中和历史文献中忌讳改音、改词问题》的讲演。

  8、1990年1月7-11日,应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的邀请,由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率领的学术代表团赴澳门交流访问。《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3期出版。

  9、1990年9月6日,由学会与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牵头组建的广州话审音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为编纂《广州话正音字典》做准备。

  10、1990年12月28-30日,学会1989-1990年学术年会在佛山大学举行,约有100人参加,收到论文90篇。中国语言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发来贺信。会上进行学会领导换届改选,詹伯慧教授蝉联会长。

  11、1991年6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4期出版。同年12月21-24日,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与珠海市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雷于兰副市长联名邀请新加坡华语学者卢绍昌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楚浩教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来广州、珠海进行学术交流,介绍新加坡推广华语经验。

  12、1993年5月6-9日,学会1992-1993年学术年会在惠州举行,有近80位会员参加,香港学者常宗豪、张双庆、缪锦安、郑定欧和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邢福义教授应邀到会并作学术演讲。《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5期出版。

  13、1995年4月7-12日,由学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中心、海南省中国语言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

  14、1995年5月27-30日,学会1994-1995年学术年会在韶关举行,共有50多名会员出席。会上进行学会领导换届选举,詹伯慧教授蝉联会长。《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6期出版。

  15、1995年12月4-6日,为纪念全国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四十周年,学会与省语委联合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会,由詹伯慧教授、曾宪通教授和曾国忠主任作学术报告。

  16、1995年12月21-23日,由学会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共有70人出席,其中境外学者约占一半。

  17、1996年5月23日,应学会邀请,邢福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陈章太教授(国家语委)为学会会员作学术报告。

  18、1997年7月4-6日,学会1996-1997年学术年会在中山市举行,共有80多名会员参加,提交论文有60多篇。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丁邦新教授,澳门中国语文学会会长胡培周先生、澳门大学邓景滨博士、国家语委杜永道、王晖等同志应邀出席。丁邦新教授向大会作学术报告,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庆祝詹伯慧教授六六华诞暨《汉语方言论文集》(邓景滨主编)首发式”。《广东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7期出版。

  19、1998年9月13日,由学会与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李新魁教授学术追思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共有70余人参加。

  20、1999年5月31日,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从教45周年暨《立说传薪风雨人》出版发行庆祝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海内外学者300余人出席,省、市传媒广泛报导。

  21、1999年11月26-29日,学会1998-1999年学术年会在肇庆市举行,共有90余人参加,香港大学语言学系主任陆镜光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张洪年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主任张群显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张敏博士、澳门大学邓景滨博士等应邀到会并作大会发言。会上进行学会领导换届选举,詹伯慧教授蝉联会长。《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8期出版。

  22、2001年12月21-24日,由学会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共有海内外学者104人参加,会上发表论文102篇。

  23、2001年12月25-29日,学会2000-2001年学术年会在湛江举行,共有会员80余人参加,张振兴教授、张惠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洪年教授、张敏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张群显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程祥徽教授(澳门大学中文系)、刘勋宁教授(日本筑波大学)等应邀出席并发表学术讲演。《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第9期出版。

  2002年

  2002年8月6日-9日“纪念商承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唐钰明、陈伟武、杨泽生、黄文杰、张振林、陈伟湛、张玉金、吴辛丑等出席会议。

  2002年9月28日,由学会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广州话正音字典》出版座谈会”在广州隆重举行,该字典由穗港澳三地学者经过十年努力共同编纂而成,主编为詹伯慧教授。该字典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是我省近年粤语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与会专家对该字典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及《澳门日报》等报纸均作报导。

  2002年11月2日-3日暨南大学主办“第一届语言学科建设高级专家座谈会”,主席会议的专家有戴庆厦、郭熙、黄天树、贾益民、李如龙、陆俭明、陆镜光、马庆株、潘悟云、彭小川、邵敬敏、沈家煊、唐钰明、王彦坤、伍巍、邢福义、游汝杰、詹伯慧、张洪年、张群显、张振兴、曾宪通、郑锦全等。

  2002年11月2日-4日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2003年

  2003年4月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议由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詹伯慧、陆俭明、曾宪通、傅雨贤、唐钰明、施其生、黎运汉、沈开木、尹世超、石定栩、萧国政、周小兵、彭小川、陆丙甫、沈阳、周国光、潘海华、李葆嘉、戴耀晶、张谊生、陈昌来等60余名语法学家。

  2003年10月8日,广东省语委筹建的广东语言文字网正式开通。

  2003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研究员应邀在暨南大学作两场学术报告。

  2003年12月,南京大学鲁国尧先生应邀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大、湛江师院、肇庆学院做五场学术报告。

  2004年

  2004年8月14-16日,第八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国际)在深圳举行,由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深港澳语言研究所所长陈恩泉教授主持,会长詹伯慧教授等出席会议。

  2004年8月,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海峡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04年11月6-7日,第二届语言学科建设高级专家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张振兴)、北京大学(陆俭明)、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复旦大学(游汝杰)、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南开大学(马庆株)、华中师范大学(邢福义)、中山大学(曾宪通、唐钰明)、厦门大学(李如龙)、香港大学(陆镜光)、香港中文大学(张洪年)、香港理工大学(张群显)、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郑锦全)和暨南大学(詹伯慧、邵敬敏、伍巍、王彦坤、贾益民、郭熙、彭小川)等23位学者出席了该次会议。

  2004年12月25-28日,由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办的“国际汉语教学与习得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2005年

  2005年4月26日,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讨会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行,林伦伦副会长主持会议,会长詹伯慧代表学会致词。

  2005年6月3-6日,由我会邵敬敏教授主持的“第三届国际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在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长詹伯慧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到会作学术讲演。

  2005年8月13日,由暨南大学与教育部语言信息司联合主办的“语言与国家”高级论坛在暨南大学开幕。会议由刘人怀校长和李宇明司长主持,我会会长詹伯慧教授应邀代表我会致欢迎词。出席此次会议的为在高等学校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担任领导职务的语言学家20多位。

  2005年11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应邀来粤讲学,先后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和华文学院做了三场学术报告。

  2006年

  2006年4月,“第一届汉语语法南粤论坛”会议在韶关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主要来自广东和香港,有唐钰明、邵敬敏、张玉金、周国光、徐杰、石定栩、陆镜光、潘海华、胡建华、屈哨兵、汤志祥、陶原珂、李炜、苏金智、庄初升等40余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江蓝生先生作为特邀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2006年5月中旬,国家语委会同省教育厅、省语委领导组织专家组对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我会詹伯慧、林伦伦、方小燕、王泰兴、班?等同志参加专家组工作,詹伯慧教授任新闻媒体评估组组长,林伦伦教授任学校评估组组长。

  2006年7月7-10日,“第九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深港澳语言研究所所长陈恩泉教授及深圳市语委办领导主持了会议。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和我会詹伯慧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宣读论文。

  2006年9月上旬,在暨南大学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院士宣布授予21位离退休领导及知名教授“终身贡献奖”,詹伯慧教授名列其中。

  2006年12月2日—4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汉语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为主题。会议由邵敬敏教授主持,主席会议的有詹伯慧、徐烈炯、横田文彦、游汝杰、伍巍、李小凡、麦耘、石毓智、尹世超、石定栩、汪平、张双庆、周磊、邢向东和林华东等近百人。

  2006年12月下旬,由深圳大学、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上海方言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汤志祥教授主持会议,詹伯慧教授、邵敬敏教授等应邀出席会议。

  2007年

  2007年6月中旬,国家语委会同广东省教育厅、省语委组织专家组对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我会詹伯慧、林伦伦、郭熙、方小燕、班?、王泰兴等受聘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评审工作。

  2007年7月4至16日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在暨大举行编委、顾问联席会议,宣告大词典正式启动,詹伯慧教授任主编,乔全生教授任副主编。

  2007年7月11日暨大校办发文恢复“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中心随即挂牌。

  2007年8月3-6日,由我会邵敬敏教授主持的“21世纪第四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我会詹伯慧教授、周小兵教授、屈哨兵教授等一批学者出席会议并宣读论文。

  2007年12月15-17日,由我会主办、中山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在中山市举行。詹伯慧教授致开幕词,我会一批粤语学者与会宣读论文。

  2008年

  2008年7月4-7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举办“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会议由陈晓锦教授筹划,出席会议的有张双庆、郭熙、林伦伦、李如龙、麦耘、邵敬敏、施其生、邵宜、王建设、伍巍、詹伯慧、庄初升等。

  2008年11月15日-17日由我会主办、肇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汉语语法南粤论坛”在肇庆举行,与会代表共40余人,邵敬敏、张玉金、李炜、施其生、石定栩、徐杰、孟建安、汪磊、张令吾、朱城、张敏、岳中奇、邓思颖分别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开幕式上宣读了会长詹伯慧的贺信,此外,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马真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会议。

  2008年12月7日在暨南大学举行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出常务理事13名:邵敬敏、王彦坤、郭熙;施其生、周小兵、李炜;张玉金、周国光、方小燕;屈哨兵、许光烈;林伦伦;朱城。接着在常务理事中再选出学会领导班子:会长:邵敬敏,副会长:林伦伦、张玉金、周小兵、屈哨兵,秘书长:李炜。接着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决定聘请詹伯慧教授为名誉会长,唐钰明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娟博士为秘书。广东省社科联社团联络部张德馨副主任列席会议。

  2008年12月12-13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举办“新时期语言学科研究生培养专题暨庆贺詹伯慧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唐作藩、欧阳觉亚、张振兴、张惠英、单周尧、张群显、张敏等几十人,会长邵敬敏应邀出席发表讲话,并代表学会宣读致詹伯慧教授的贺信。

  2008年12月24日本学会荣获广东省社联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奖”,我会老会长詹伯慧教授亲自与会领取奖状。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处提供,2009-1-20)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