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心学是我国儒学的一支流派,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明代大儒陈献章(号白沙)发端。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会长黄明同表示,岭南心学对当今道德建设、心理建设有积极作用。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刘兴邦告诉记者,从社会作用来看,岭南心学克服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和陆九渊心学“是内非外”的负面效应。主张心与理合一,个人与社会和谐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解决个人与社会对立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湛若水是陈献章的衣钵弟子,他提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学问宗旨,主张“民为重”、“重民”、“恤民”,以及“恤商以言利”、“理欲合一”等思想,完善了岭南心学理论体系。在刘兴邦看来,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是对陈白沙开创的江门心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构成岭南心学思想路线,此路线是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综合创新。湛氏心学思想包含“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本体论思想,以及主静与主敬相统一、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知疑与创新相统一的功夫论思想。
黄明同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湛氏的学术地位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至今尚未整理出版其著作全集,不利于后人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著作进行系统整理。
据介绍,2012年,校勘、编辑《湛若水全集》课题正式立项。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等6个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0余名专家参与点校与审核工作,编校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可于2015年出版面世。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