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国际史诗学会和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协办的“《江格尔》与世界史诗”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7月16-17日在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召开。
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30多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江格尔》口头传统的保护、《江格尔》史诗历史文化内涵、国际《江格尔》研究发展趋势、艺人研究、对于《江格尔》研究的反思、《江格尔》的诗歌艺术、《江格尔》的地方传统以及《江格尔》资料信息等诸多问题,基本上反映了当下国际《江格尔》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江格尔》产生于中国新疆卫拉特民间,流传于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蒙古族聚居区。《江格尔》与《格萨尔》、《玛纳斯》一同被誉为中国三大史诗,并于2006年进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江格尔》口头传统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包括中、蒙、俄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本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会议的举办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被誉为《江格尔》的故乡,历史上是著名江格尔奇辈出的地方,当今著名的江格尔奇加·朱乃也出自和布克赛尔。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党委和政府也与时俱进,一直重视《江格尔》史诗传统的保护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江格尔奇的培养,重视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于2006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布克赛尔《江格尔》口头传统研究基地”,同年承办过第二届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县政府还斥巨资兴建了集保护、展示、宣传《江格尔》文化于一身的江格尔宫,在本次会议期间举行了开宫典礼。
可以说,本次会议不仅是国际《江格尔》研究的一次盛会,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地方政府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成就的一次盛会,对于推动国际《江格尔》研究深入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斯钦巴图)
内容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国际史诗学会和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协办的“《江格尔》与世界史诗”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7月16-17日在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召开。
关键词:江格尔;史诗;新疆;国际研讨会;会议开幕式
作者简介: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长才布格加甫在主持会议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旦布尔加甫(右一)在主持会议

新疆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特·那木吉拉教授(左一)在做总结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江格尔》研究专家仁钦道尔吉教授(前排右一)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斯钦巴图研究员在主持闭幕式

美国学者马克·阿伦·贾维斯在闭幕式上发言

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教授(左一)向和布克赛尔江格尔宫赠送礼物和锦旗

江格尔宫开馆仪式

江格尔宫外景

江格尔宫前的雕塑——江格尔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