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南方智库论坛会议综述

时间 : 2012-05-25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2011年12月29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侨鑫集团、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协办的首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东珠岛宾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伟光发来贺信。此次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同志主持,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郭克莎,著名学者高尚全、宋晓梧、迟福林以及国外专家汤本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部分兄弟省区市社科联领导,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地市党委、政府负责人,各地级以上市市委宣传部、社科联负责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媒体记者等共约250人与会。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加快转型升级与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蒋斌副部长在讲话中对广东转型升级的做法、成效、经验和重要意义做了介绍,提出了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供专家学者们研讨,并对如何将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打造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同志认为,广东的转型升级不妨多从文化上寻找广东转型升级之路。这是由文化的特点、成效和地位决定的。发展文化首先要找好文化的出路,目前三条现实的文化出路:一是围绕民生办文化,改善和丰富民生是发展文化的首要目的和任务,也是文化的第一出路;二是围绕出口办文化,要为了出口办文化,研究世界文化需求,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以出口为导向发展文化;三是围绕市场办文化,这里的市场主要是指国内市场,文化市场是可以引导、培育、拓展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同志则把智库的作用归纳成三句话,六个字:出招、解惑、指路。出招,就是给各级政府不仅要出高招,必要的时候要出绝招;解惑,随着我国国力和经济的强盛,外部的质疑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早就提出和谐发展,但威胁论从未中断,所有这些都要由智库出来面对,对外对内都要解惑;指路,就是智库在关键时刻要指明方向,应该如何发展本次论坛以广东转型升级之路为主题,正是切中了当前广东经济发展的要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尚全认为政府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并指出,第一,必须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二,政府职能不清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第三,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同时加快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加快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迟福林教授认为,能否从投资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是转型升级和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同时他指出了消费类无法提升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不合理国民收入分配的制约、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所束缚。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经济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推进政府转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宋晓梧教授认为,现在转型是一个全面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过程中,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是联系经济与社会以至于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形成灵活的社会自协调机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政府边界的问题,同时还是民主法治的基础性框架,可以解决转型中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广东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回答和宝贵的经验。

  美国克莱蒙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汤本教授认为,近几年广东正在进行新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聘请洋顾问,还是产业转移,还是转型升级,还是发展民间组织,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至于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广东,重要的是要消化美国,从美国的兴衰中吸取教训,加强中国与美国的合作。

  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黄挺教授认为转型升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他指出,广东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政府转变职能;目前广东要加大要素市场的建设,培育市场体系,继续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调整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深化国企改革。

  广东经济学会会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珺教授提出了圈层结构的概念,在整个转型升级当中越大的城市压力越大,所以转型的动力要求也大,这就是汪洋书记讲的倒逼机制,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就是大城市,因此,在整个产业配套过程中大城市放中间,抓两头,这是现在城市发展的重点。在未来30年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广东转型升级这场战役和系统工程中,重点要把大城市做成我们的发动机和火车头,由此来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丁力研究员认为,广东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我们形成了新广东经验:公平和效益能统一,这体现在:一是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二是率先提高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将有限财政资源最大限度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我们要大张旗鼓宣传的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公民社会建设;四是广东率先在全国认可了社会中间组织;最后,切实推进粤港澳区域合作,围绕转型升级促进三地共同发展。这几年广东走出了一条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道路,即将把广东建设成为“政治民主、经济富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的社会。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所赵细康所长认为,改革到了今天,确实需要深刻反思目前中国社会存在各种矛盾:一是破传统社会与立现代社会的矛盾;二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矛盾;三是硬与软的矛盾,经济与效率这一手很硬,但社会、文化乃至政治这一手比较软;四是改革实践中行与思的矛盾;五是公共服务中供与求的矛盾。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丘树宏部长建议广东争取试办文化特区。不重视文化的问题,我们国家真正的崛起是不可能的。试办文化特区是广东继续领跑全国出路和使命,接下来我们通过文化特区,从体制性的安排为广东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提供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为全国提供一个蓝本。广东试办文化特区,中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徐印州院长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得密切观察产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抉择。从国家全局层面来看,正在克服困难、寻找适合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新能源方面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方面已经出现严重过剩,LED产业正在敲响警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像发展传统型产业那样模仿生产、一哄而散,必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中山大学姚益龙教授认为,广东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第一要重视产品的创新能力;第二是注重人力资本的追加;第三是打造产品的创新模式。要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一是创新支持,有足够的创新支持和没有足够的创新支持是大不同的。二是政府应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可拔苗助长。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向晓梅所长认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广东要借助这一次国家批准的三个海洋经济区的试点政策背景来推动实施蓝海战略。广东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发展海洋经济刻不容缓。

  中山大学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教授认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广东的转型升级:一、社会结构的角度,希望内需带动经济就要好好想一想我们的社会结构是不是出了问题;二、产业组织问题,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特点是高度集中、低度整合,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也缺乏合作,甚至有反专业化的趋向,假如我们不改变这种状况,产业转型升级是难以实现的;三、中国人有句话“富不过三代”,现在第一代民营企业创业者已经到了要退休的年龄了,他们的第二代能不能接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目前中国资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

  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陈瑞蓉研究员认为,加快转型升级要注意四个充分认识: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在转型升级进程中由于惯性、惰性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不愿转、不会转、制度制约不能转等情况依然程度不同存在;第三,要充分认识加快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纯政绩工程。

  《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研究员认为,文化建设是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建设需要新的理论思想和发展思路,我个人认为这些思路应该从关注文化的外部性向关注文化的内部性转变,文化的内部性就是指文化的价值理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这种转向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描述:一是文化目的的调整;二是文化建设的观念调整;三是文化建设功能调整;四是文化价值体系的调整。

  广东华南经济研究员区域产业研究所杨久炎所长认为,广东转型升级非常需要关注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问题。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经过研讨,专家学者们取得了一些重要共识:1、广东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2、率先主动转型升级是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3、危机倒逼转型升级是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4、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是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动力源泉;5、全面系统转型升级是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内在要求;6、以人为本转型升级是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目标和归依。会议一致认为,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契机的转型升级是思想解放和战略创新的重大成果。广东是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实验区,转型升级必定会提出更多的战略问题和理论课题,也必定会创造出更加广阔的思想发展空间。各位专家学者在此次论坛上各抒己见,为丰富“加快转型升级与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主题报告提供了众多参考意见,此次论坛最终在与会人员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