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第三届广东民间智库论坛综述

时间 : 2011-12-02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2011121日,第三届广东民间智库论坛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举办。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羊城晚报社、南方新闻网共同主办,广东省文化学会承办。省社科联主席、党组副书记田丰研究员,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李旭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和平,南方新闻网副总编辑张纯青等领导,以及我省著名的专家学者,网民代表,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和有关媒体代表100多人出席了论坛。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20多篇,由南方新闻网主持人申晨主持,李旭明副主席、李和平副书记、张纯青副总编辑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8位专家、6位网民相继发言,最后田丰主席进行总结。大家围绕“幸福文化与建设幸福广东”这一主题,结合我省实际,从什么是幸福、科学的幸福文化有何作用和意义、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与科学的幸福文化建设的关系、培养科学的幸福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怎样传播科学的幸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一、什么是幸福

张纯青副总编辑认为,幸福是主观的意识,对幸福的追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幸福的因素各不相同。

省文化学会会长李明华研究员认为,幸福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温饱问题、住房问题,还有安全、娱乐、理想实现、个人价值实现等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社会发展目标来说,除了要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外,还必须提升国民幸福总值(GNH)。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幸福感与GDP的高低相关性就减弱了。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与幸福感关系最密切的是软实力。

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李宗桂教授认为幸福是两重的,一是要有客观性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个支撑就容易走向唯心主义,甚至走向愚民政策。反过来,如果我们否认幸福是种主观感受那也是不对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种主观的感受。对个体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身心两安、事业有成,这就是幸福,努力工作、知足常乐这也是幸福。 

广东东方心里分析研究中心申荷永研究员认为,幸福的价值和意义,尽管属于人类共同追求的心理范畴,但也必然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和特定的社会内涵。实际上从人文心理学来讲,幸福与金钱、权力、年龄都无关,而是与爱情、家庭、工作相关。甲骨文的“爱”是信心与感应、孕育与保护、友情与支持,以及正心与诚意,实际上包含了获得幸福的基本途径。辞海解释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西方是Happiness,强调愉悦、舒适、如意的生活或境遇的描述。其实,幸福最为贴切的中文意境应是“称心如意”。总之,幸福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美德,不管是对于个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乃至一种文化,幸福应是真实的、诚实的、自由的,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与内在充实。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主持人陈实研究员认为,幸福实际上就是要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而满足的前提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网友姚华松认为幸福固然是人类共有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满足的一种状况,但是有层次性的,可分为生存型、温饱型和发展型,基于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的差异性,各地对于幸福的理解与分解大相径庭。幸福广东应从温饱型(基本型)向发展型(提升型)转变。

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刘卓红教授认为,幸福是一个价值判断,一个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灵的意义和价值,幸福应该是长久的而不是瞬间的、一时的。她提出了“长久幸福”的概念。长久幸福应该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第一是物质层面的需要,是一种低层次的、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第二是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包括人有没有个人的尊严,有没有民族诉求,有没有公民意识,一个人要达到长久的幸福,只有以上两个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那么他才能够真正获得长久幸福的基础。

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廉认为,幸福是一个命题,一个战略,一个政策,一个愿景,一种文化,一种参与,更是一种行动。

二、如何获得幸福

网民TIM DING认为幸福与时间、空间、社会特质、个人特质等四个独立的元素存在充分必要的对应关系,这四个独立的因素组合后会产生一个幸福值,人们可以通过组合、调整、优化属于自己的四个特质来获得最大幸福。

网民姚华松认为,奉献与参与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高层次人士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畅顺的民意表达及诉求反馈是提升普通民众幸福感的源泉。

网民董斌森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广东已经具备了获得幸福所具有的物质条件,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将这“幸福的雨水”及时、公正、真正的降落到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民众的头上,起到古人说的“泽雨无偏,心田受润”的效果。广东应该是洒向粤三角(粤东、粤西、粤北),洒向教育,洒向农村。

刘卓红教授认为,长久幸福是一个并进的、具体的、逐渐推进的。建设长久的幸福应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坚持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的渐进的推进,第二是要坚持公平原则,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来追求公平的环境。

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李江涛研究员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个人体验,而且它还是一个关系范畴,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涉及到很复杂的关系,比如讲平等。人们天生就有平等的意愿,幸福也不例外。因此要获得幸福必须处理好幸福的各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当代幸福与未来幸福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局部幸福与全局幸福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幸福生活的获得与代价承担的关系。

三、幸福指标体系

201110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将经济基础、社会公平和民众需求三大维度引入到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中,这将对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李明华研究员认为,广东的幸福指标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第一是物质生活层次,这是生命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层次,包括温饱、居住、出行、医疗、生态环境等等。第二就是精神生活层次,包括文化、娱乐、广播影视、阅读、旅游、宗教信仰、教育培训等。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心理层次,主要有安全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环境安全等)、满足感、平衡感。第四是个人价值实现层次,包括人生的目标,社会交往,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事业成功等。

广东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林洪教授指出,测量幸福,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就指“幸福指数”,它是一个总体概念,而个人则是用幸福感来衡量。早在1972年,不丹国王旺楚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并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开始改变人们对“幸福”的既有认识,使“国民幸福总值”成为了能与GDP并驾齐驱的指标。国民幸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文化差异、就业情况、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是人格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国民幸福指数当前主要是通过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政治和谐感来衡量。

四、科学的幸福文化

李宗桂教授认为,追求、创造、研究文化的一套系统的理念和体系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就是幸福文化。科学的幸福文化就是符合价值理性的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的、追求创造、落实幸福的一种文化,它是一套价值体系,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个体幸福是幸福文化的基础,但是个体幸福应该有合理的边界,不能为所欲为,只顾自己,也不能不能损害他人,损害社会。幸福文化的核心是个体幸福的心灵满足,个体幸福有心灵满足的同时还应有价值的实现。社会应该提供条件,创造环境,让每个公民的文化权利都能得到保障,都能得到实现,使他个体心灵有充分的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网民那山那水认为,广东科学的幸福文化的培育需要注重三个着力点:第一着力点是理想信念的幸福观。将个人幸福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倡导助人为乐、爱心奉献、友善待人等负责的社会行为和真诚行动,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同社会的肯定和他人的幸福融合在一起。第二个着力点是力求一种隐型的生产力。科学幸福文化的精神实质需要全省、各阶层人士的深刻理解吸收和提炼,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创新的科学幸福文化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计民生,是彰显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先进的创造力,杜绝等待、观望、机械、坐享其成的人生观和发展观。第三个着力点是一种理解境意。正确理解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思想上与广东科学幸福文化同步、行动上与广东科学幸福文化一致,共同分享、分担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时代境界和社会责任。

网民ninmeng认为,全广东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双转移”战略为促成和构筑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的兄弟情义,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了情感基础。“哥哥继续帮扶弟弟,弟弟继续学习哥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家其乐融融”就是广东真正的幸福。

刘卓红教授认为人民要创造一种幸福很大程度要依赖国家、依赖政府来实现,所以政府的责任是主要的方面,要培育一种文化,在现在的国情面前,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者的观念要有根本的转变。一是要向人本观念真正地转变,人本观念就是要求管理者从以我为中心转到以百姓为中心,从自我着眼转到以他人为根本指向;二是要把幸福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来加以确立,过去我们讲发展就是讲GDP,但现在要明确发展就是为了幸福;三是要有民众意识,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田丰主席认为,文化的根基在于民众。幸福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理性,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幸福文化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大众文化,让大家来谈。文化的使命是使人幸福。文化不仅是凝聚力,而且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消费力、创造力,文化使命要从原来管理型的文化转到幸福型的文化,要使大家认识到人的价值,使大家快乐起来,使人们幸福,这才是我们的文化使命。幸福文化建设应该是高扬、发扬人的文化精神,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增强人的文化力量,最后促进精神和谐,包括提供很好的文化生态,增强公平感,增强科学理性精神,平和、知足常乐。

李江涛研究员认为,幸福文化需要点滴积累,需要文明的教化。幸福文化一定要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代际传递和言传身教为途径,不断进步,形成习惯,才能达到稳定的价值认同和广泛共识。幸福文化的构建也需要社会精英的良好示范。精英群体是社会的镜子、楷模与希望,构建社会精英的优胜淘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精英对幸福文化的倡导和示范作用。

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将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参考,对我省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