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与新关系:中国城乡变迁
当今世界,以数字化、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量,而且深刻改变了过往的传播和社会交往方式,带来从个体思维到社会机能的重大变革。只有理解基于信息传播技术革命的新传播形态及其本质,才能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城市化、现代化,这一过程与新传播的形成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的张力,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和断裂社会的分化特征,不可预见的散点化、自组织自滋生和个体的崛起与多重身份认同,这一切快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摧毁既存的传播制度和社会构成方式,并从中生产新的社会关系,建构新社会角色、传播空间和文化意义。
因此,以传播的维度反思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并进行理论建构,以传播的视角回应全球化背景下新传播技术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现实影响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届论坛据此将主题聚焦“新传播与新关系:中国城乡变迁”。
在这里,“新传播”的核心是以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为先导、以互联网为基础、席卷全球的传播革命;“新关系”指向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基础的交往方式,以及与新传播活动相伴相生的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变化、重塑;“中国城乡变迁”则是以传播的视角观照新传播、新关系的现实立足点。
这一主题可以多种研究取向、方法、路径展开讨论。本论坛提出以下议题、思路供研究者参考,但不仅限于此:
新传播、新交往方式与传播学反思
新传播与城市化进程
空间视域里的中国城市和乡村
大众传媒、新技术与中国城乡生活方式
新传播与城市、乡村社会关系重塑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16日-17日(周四-周五)
投稿方式:组委会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及论题积极投稿,也欢迎组织panel或workshop。提交的论文必须是没有以任何形式发表过的论文全文。
截稿日期:2014年7月15日。研究者须在此之前提交论文全文和panel或workshop计划。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论文、panel或workshop计划进行匿名评审。
审稿完成日期:2014年8月15日。评审通过者将在一周内陆续收到组委会的正式邀请函参加论坛。同时,组委会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所有提交论文的作者是否入选。优秀论文会后将结集出版或在《中国传播学评论》上刊出。
论文全文和panel或workshop计划请提交: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秘书组。
地址:上海国定路40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邮政编码:200433)
联络人:张琪瑶
E-mail :cics@fudan.edu.cn
电话:86-21-65643743
传真:86-21-65643743。
欢迎垂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匿名评审,投稿论文请务必以E-mail(word)形式提供电子文本。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4年4月17日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