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信仰”概念的意义与用法

时间 : 2013-09-14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节选:

《人思之人》出版后,张曙光、吕炳强和Francois Laplandine等先生发表了极其有益的评论。二位先生理论修养颇为深厚,评论涉及哲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本文的讨论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信仰

《人思之人"选择了信仰一词来指代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实体。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和法国里昂第二大学Frangois Laplandine教授的评论都建议考虑用其他更妥当的词汇来代替。为此, 笔者把选择信仰一词的研究过程与诸位分享。

在汉语中,我们有两个词汇可供参考和选择:信仰和信念而在法语或英语中有三个自然词汇可以 选择croyance beliefconviction foi faith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定义为:【动】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 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如宗教信仰。该词典仅仅提供了一个例子,而且这个例子还是错误 的。因为在宗教信仰这个词组中,信仰是名词而非动词。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说:信仰爱 因斯坦、信仰市场经济、信仰存在主义、信仰佛教等等。作为名词,我们可以说:政治信仰和宗教信 仰。《辞海》对信仰的定义是:对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 则。这两部汉语权威词典都有把信仰与宗教相连的倾向。这是因为宗教信仰信仰佛教信基督教较为常见,而政治信仰信仰相对论一类用法出现的频率没有那么高。《现代汉 语词典"信念的定义是:【名】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坚定信念,必胜的信念。我们知道, 在汉语中,信念不做动词用。实际上,就该词典提供的例句而言,必胜的信念”是指某人相信其 必胜,因此它不是指必胜,而是指对必胜的肯定判断。为此,信念是对一个判断的判断, 而不是对是否能够胜利的判断。



    作者简介 蔡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