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狄更斯说》

时间 : 2014-06-12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作者: [英]保罗•施利克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潘桂英

   出版年: 2013-3

 定价: 28.00

         ISBN: 9787100096553

 

 

目录 

  序 彼得•阿克罗伊德

  前言

  查尔斯•狄更斯的一生(1812-1870)

  现在让我们开始谈谈……

  精神食粮

  一团舞台之火

  一支羽毛钢笔和两只决斗的蟾蜍

  喜剧之怪诞

  文学友人,还有一组精英女性

  可怜又可悲的一点儿钱

  女性

  己欲立而立人

  让人着迷的旅行

  并非我想象中的共和国

  招人厌恶

  奥立弗何以要求更多

  长大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信人民

  无忧的出逃

  拓展研究

  注释

  索引

精彩书摘 

 



皮特•阿克罗伊德


  如果对自己有信心的话,采访狄更斯会是一种挑战性的经历。你必须绝对准时。狄更斯对迟到深恶痛绝,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不管是谁,哪怕只比约定会面的时间晚到两三分钟,也会遭到抗议。你一被领到他面前,他就会从椅子上站起来,用力地和你握手,然后表达他的习惯性问候:“你好吗?很高兴见到你。”他身上带有一股势不可挡的干劲。但他也可以很温柔——正如一个当代人所说:像女性般温柔。并且他会让参加谈话的所有人很快放松。


  狄更斯说话麻利、重点突出。他强调某些话,略带点演戏的风格,这可能是因为经常举行公众朗读会的结果。但他说话也有些“粗声粗气”、声音浑浊,以致有时候会被错以为是口齿不清。有人从他的演讲中觉察出一种“金属般”的质感,这也许与他长期生活在城市有关吧。他从来都没有伦敦腔,也不是乡下口音:他的伦敦音有些怪、声调平板、还夹带口音。


  外表上,狄更斯更是与众不同。他总是身着华丽的颜色,他讨厌中产阶级男人那种黑色,千人一面。要按照他的指令就总得“亮点儿!亮点儿!”他可能就穿着一件鲜红的马甲,深绿色的夹克和花哨的方格裤子。中年时候,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很多,他一直以别人十倍的精力投身到工作,这样的生活让他倍感疲惫。还没有哪个作家工作如此努力、如此有决心。


  那么在下面的对话中,你会和狄更斯谈论些什么呢?他快速列出了许多个题目和主题。如果你说的某句话吸引了他,他会很快接过去重复讲。“是的,”他会说,“就是那样!”他会突然改变话题,说起话来尖锐又“急促”,给人留下神经质、粗鲁和容易激动的印象。他会频繁地做手势——完全不是英式风范——还会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狄更斯非常喜欢某些惯用表达语,其中有“噢上帝不要”和“上帝祝福我的灵魂!”听你说话时,他会点头,会经常重复说“当然”或是“肯定”,并且他习惯用赞美之词打断你的讲话,“太好了!太好了!”他经常随意大笑;要情况得当,他还会很快地把交谈变成喜剧表演。每个人都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他完全没有自命不凡和傲慢自大。你绝对没有和一位“伟大作家”在一起的感觉,相反,你感觉面对的是一个令人愉快、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亲切而有责任心。


  在狄更斯的创作和职业生涯中,他成为了19世纪的伦敦和整个维多利亚社会的巨大象征。他那挥之不去的忧郁和无所不在的幽默,展现了英国人两种巨大的情感倾向;他的活力和乐观,体现了时代的一切进步;他为社会改革而进行的战斗,表达了他所处时代的全部进步倾向。


  因此,你与查尔斯•狄更斯的相遇,现在开始吧。

前 言


  查尔斯•狄更斯算得上是19世纪的明星。“无与伦比”,他自称是——并且的确如此。在收音机、电影院、电视和因特网出现之前,他引来了空前规模的国际追捧。其首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Pickwick Papers)写于年仅二十四岁,在出版界一炮而红、引起轰动,整个世纪以来发行了各种各样的版本、节本、翻译、改编、剧本以及其他一些形式。四年后,《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上连载的“小内尔”(Little Nell)的故事,在情节达到最高潮时每周销量达十万多本。1841年,才二十多岁的狄更斯被授予了“爱丁堡城市自由奖”。来年他到美国,人们成群结队涌来向他致敬。三千人参加了纽约的“博兹舞会”(这个标题是为了赞美他的笔名)。“我简直无法向你描述,他们在这里是如何款待我的,”狄更斯写信给家里的哥哥弗雷德里克说,“无论在什么场合,在街上、在剧院、在屋里、在我去的任何地方,都是一片欢呼雀跃。”


  留着长发,穿着与众不同的马甲,作为作家,狄更斯无可挑剔。在英国、爱尔兰和美国巡回,朗读自己作品中的某些段落,他和读者之间建立了和善的关系。他死后,那些地方都举行了公开的悼念活动,他的崇拜者们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位密友。不过,他向读者隐瞒了他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譬如和爱伦•特南(Ellen Ternan)——一位比他年轻二十七岁的女演员——之间的长期关系。这段关系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里仍然是一个谜。并且时至今日,我们对那段关系的真实情况依然不得而知。以现代的眼光看,无法想象他们不是情侣,但狄更斯理想化了纯洁的年轻女人,在他最后的小说中他首次写到了单相思的苦恼。至少,他们的关系是一直未得圆满。


  即使不能称为白手起家,狄更斯的人生也颇带浪漫色彩,并且作者在小说作品的构思时深受自己个人经历的影响,尤其是创作在苦难面前堪称楷模的年轻角色时。奥立弗•退斯特(Oliver Twist)、尼古拉斯•尼克尔贝(Nicholas Nickleby)、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和菲利普•皮利普(Philip Pirrip),他们生来就和年轻时候的狄更斯一样:孤独、敏感、受冷落、被欺负。尽管如此,他们获得了尊重和安全感——有时也有快乐和爱情。狄更斯自身展现了这样一种转变过程:从经济困境到财富可观,从童年受冷落到被公众追捧,从社会出身暧昧不明到私下朝见维多利亚女王。就其本身而论,他的人生可以算作维多利亚时代自我拯救的完美典型,那就是将艰苦奋斗提升为鼓舞芸芸众生——甚至是整个社会本身——摆脱最初的蒙昧无知而走向风度翩翩、开通宜人的途径。


  19世纪后期,在现实主义小说的倡导者那里,狄更斯的名声开始滑坡——随着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的兴起更是进一步跌入低谷。但他在一般读者心目中仍然保有巨大的威望。最伟大的狄更斯评论家,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于狄更斯在批评界的声望跌入谷底的关键时刻举行了狄更斯作品展。狄更斯对后世小说家的影响不可估量,自20世纪中叶伊始,人们广泛认为,英语界最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之后,狄更斯占据第二把交椅。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