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南方)学术网 | 学术研究杂志社

周大鸣

时间 : 2012-08-30 来源 : 本网原创稿 作者 : 中国(南方)学术网 【字体:

  周大鸣,男,1958年12月生,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
 
  周大鸣教授的研究涉及了很多学术新领域,是中国都市人类学、中国族群研究以及农民工研究领域的最初发起者之一。并且,周大鸣教授对相临学科诸如民俗学、历史学有着较深刻的见解,其意见和建议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他多年来在乡村都市化、族群研究、村落研究、城市农民工研究等方面一直站在学术的前沿,并积极与世界知名大学进行交流,将国外相关理念引入中国,使中国人类学研究始终紧跟世界学术前进的步伐。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研究领域。
 
  一是中国城市农民工/新移民研究。提出“钟摆理论”、“二元社区理论”、“移民梯级安置理论”等原创性理论见解。在长期扎实深入的城市农民工/新移民调研基础上做出理论创新,实现应用推广。在理论上,以社会学、人类学的贫困文化和社会网络以及本人提出的“二元社区”概念为理论支持,检视中国社会转型之下的农民工和城市新移民群体的文化适应、社会融入、生存策略以及社会治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材料上,通过细致研究,以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较完整地反映我国农民工和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散工的性质、特征。在应用上,通过对农民工/新移民城市生态的问题研究,在改善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和国家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机构工作提供借鉴。
二是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其代表作《凤凰村的变迁》对Kulp根据凤凰村资料的71个结论进行一一回应,将凤凰村的个案研究与对潮汕文化的整体把握和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大形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利奇对人类学研究复杂社会尤其是中国乡村社会或者说小社区研究的“代表性”问题的质疑。这也从理论和方法上证明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是完全可以有机结合的。该著作获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三是宗族与族群研究。在族群研究方面,首先是“族群”这一学术概念的早期引入者和使用者。其次,率先将族群研究与区域文化进行整合,打破单一族群研究视角,从区域的角度探讨了族群与族群的关系。再次,将族群研究与都市研究相结合,引起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对城市中少数民族问题的关注。他的理论研究自觉贯穿追求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化的努力,积极推进建立更加适合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实际的分析架构、概念体系和学术范畴,体现了对相关学术问题的初步探索和对人类学本位的历史人类学理论方法的思考,并对国际人类学界的中国学研究若干前沿问题做出了回应。
 
  四是应用研究。其倡导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历史学方法、PRA(快速评估)的方法相结合,以适应中国这样大规模而又复杂社会的研究。出版了《参与式社会评估:从倾听中求得决策》和《寻求内源式发展: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两本著作。前者是参与式社会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和本土化之作,以追溯人类学与参与式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研究视野,从人类学的基本理念、概念、目标等方面分析了人类学与参与式社会评估的内在联系。后者是在中国西部开发的调研基础上对发展主义进行的应用人类学反思。其近年来承担的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被评为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

手机版 | 归档 | 关于我们| (粤ICP备14048290号 )

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B座7楼学术研究杂志社 

邮编:510635

©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